前言

我也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写的这么啰嗦、这么长,鉴于去香港我可能还要参考这篇文章里的内容,如果放在草稿里可能不方便查看之前收集的信息,所以我就先放出来这篇,等到去香港的流水账再来一篇。也就是这一篇是理论、再来一篇是实战的。

https://www.chenhao.net/p/kuajingquanshang.html

之前写上面那篇文章的时候,虽然写的很热闹,但是最后我也提到了,实际上我还没有香港的银行卡。所以有打算趁着换券商的功夫琢磨琢磨香港的银行卡。

当然富途也没有不好,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了,持仓量排除港股通和传统的投行机构,按照纯券商来说,算是香港第一应该不为过。但是注册了长桥之后,我觉得长桥的界面相对更简洁一些,而且达标可享受终身港股美股免佣金。而且也不是说,以后就不用了,多开一个券商也没有什么损失。

我在海外的这点股票钱,买不了房也买不了车,我也没有弄回来的打算;反过来按照我现在的收入和支出的水平,我也不考虑加仓。我不爽的原因是,这点钱只能在待在富途的账户里面放着。所以我就想换个试试,当然转仓是不现实了,只能办卡。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请务必注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风险!

为什么想开香港银行卡?

不同的人需求不太一样,正如开所说,我是因为想把那点资金腾挪一下换个券商,所以首先的好处就是,新券商可以享受美股港股免佣金,虽然咱的交易可能一年也憋不出来一笔,但是如果一旦交易了,就能省下来下来3港币或者1美金的佣金,多少算个蚊子肉吧。

最关键的是,作为券商新客户有活动,比如长桥香港入金就送200港币的股票卡,资金留存30天,还能再获得200港币的股票卡。虽然需要买入股票或者ETF类似于抵现,也就是说会损失一些因为交易产生的费用。

比如这四张股票卡可能是每张100港币,假如说每次只能用一张的话,那也就是需要买入方向下单4次才能花完,假设一次卖出,那么仅平台使用费就至少是15*5=75,也就是说这400的股票卡可能最后实际到手大概325左右,如果扣掉一些税费之类的,估计320吧,所以可能得是礼金的8折。(2025年5月9日更新,5月长桥香港又加码了200港币,又多需要2笔买入的交易,那大概就是15*7=105,600-105=495元,如果再考虑税费之类的话,估计490元吧。)

当然这只是长桥香港一家的,长桥新加坡也有类似的活动,所以两者合并,估计收益大概翻倍,600元吧。这多少也能把机票费用赚回来一些。当然,券商这个活动,是不是以后还会加码,那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也就先紧着长桥来吧,其他的暂时先不动了,只要我不入金似乎就是新客户。

【2025年5月9日更新】嘿,这活动怎么还带变化的?又看了下5月的活动,竟然加码了,多了2万港币放60天,再送200港币的股票现金卡。

因为活动还有变化,我就好奇之前的活动大概是什么样的,反向搜索发现,2025年2月的活动还是送800港币的股票卡,而且好像还没有资产留存时间的限制。但是比2024年10月略好。没想到这个活动每个月竟然都可能还不一样,我先保留一个2025年05月的活动的证据先。

此外,香港的银行可能还有活动,但是具体是什么,我暂时没有公开的信息,所以我不太敢确定,如果开完了我也再来分享。

除了这些活动优惠明面上的吸引力,其他的就还是担忧政策上面的问题,这个就不具体展开了…当然,境外也不是法外之地,务必注意合规合法。

总之吧,去香港办卡这个事情,看起来是一个成本不太高,还有好处拿,还能降低未来的交易成本。横看竖看、左思右想,还是一个挺值得做的事情。

前期准备

港澳通行证和签注

如果说参加券商活动的源头是需要有银行卡,那么能去香港的源头是港澳通行证和签注……

我本来连机票什么都看得差不多了,突然才想起来,我这许可还没弄。港澳通行证我办理的比较早了,目前还没有过期,甚至还有上一次打的签注,但是都过期了还没去过,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证件有,但是缺个签注。

作为“外地人”,2019年国家就宣布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了,前阵子护照到期重新办理也是在北京办理的,这倒是没问题。问题是签注的类型,目前已知港澳签注分为团队签注和个人签注,如果你有北京居住证,那可以直接在北京办理个人签注。但是像我这种两年前就已经搬到了燕郊的,没有居住证了的,会按照外地人来处理,而我的户籍所在地也不是个人签注覆盖的范围,所以就只能办理团队签注了。

所以团队签注难道我还要报个旅行社去吗?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的信息就比较乱了,比如辽宁公安出入境政务网,一个不知道年份的网上答疑说是不行的;但是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网站又说是可以的。除此之外,网上对于这方面的报道也极少,公开的媒体报道,我能搜到的就一个深圳商报,早在2017年的报道表示,不需要“买路钱”了,团队的L签注,也可以直接过关。但是这个报道一开头就是一个巨大的表情包,我还以为是自媒体报道……

但是,仅有深圳商报一个的报道,信源仍然太单一了,甚至深圳商报自己的报道都提到了,当时都没有正式发布的红头文件,不少旅客都是从朋友圈、网络上获悉的。

那我接下来想的就是搜索社交平台,我一开始习惯性的用了微博进行搜索,但是也不知道是在微博上分享的人太少了,还是太早了不可见,还是微博的搜索太烂了,实在是没找到……想到了小白说的应该去小红书看看,我一搜,果然不少人都分享自己即便是团队旅游签注,也可以正常过关,这么多的分享都表示可以,那应该不会太离谱。

这一番在小红书上搜索,还有一个新发现,那就是北京出入境办理实在是太难约了,分局出入境大队,直接就到了月底了;一般的“支队”,最近一个礼拜之内通常也很难约到,所以如果能自助签注机能办理就实在是太好了。根据小红书的上的帖子来看,我这样的外地人直接去办理团队签注,是可以直接在签注机上自助办理的。

趁着下班,我去了距离我坐公交车最近的一个出入境办理点——北京通州出入境大队,这个办理的地点也是整个通州区唯一一个支持自助机器的地方。虽然从地图上来看,这个地方还挺好找的,但是附近都是一些正在开发的区域,所以有点荒,而且有些路似乎还没开通,找这个地方有点奇怪。而且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商业综合体,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入驻,看到一点上下班的员工都没有,我都还以为没到,结果已经走过了都。还在最角落的位置,这地方真是……好!连个停共享单车的地方都没有……

估计是被问的太多了吧,从入口到机器上都贴了很多的字条进行指引。比如门口的门禁处贴了纸条,需要刷身份证进入,这确实不贴条这谁知道怎么进。

进了门,发现不大的自助厅,真是一个人都没有,我想到了人不会太多,但是我没想到一个人都没有……我正感慨着,结果刚说完,就看到旁边的安保室兼宿舍,躺着一位安保大哥,正在刷手机……

因为有监控还有保安大哥,我也没敢全程拍照,不然搞得像是行为不做好一样,很奇怪。不过总的来说都是中文操作,也不复杂,这交互体验可以说是相对不错的了,我觉得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机器上导出也都贴了说明。实在不行,安保大哥估计也是经验丰富了,有礼貌的打扰一下应该问题也不大。

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上面那组图的最右边的那张图,就是通行证在重新打签注的那个界面,当时在小红书上查的时候,有人说这个写签注的这个过程,是实时的。我当时还觉得挺神奇,能看到写签注的过程,真是高科技啊。但是我只选择了去香港的签注,但是从我拍的照片里可以看到,港澳都出现了。所以从逻辑上这事儿不通,不过也不重要……

至此,合法去香港的前提条件就具备了。

怎么去?

通行证在手、签注也有了,接下来要考虑怎么去。

首先是火车,普通绿皮火车虽然便宜,但是时间太长了,这事儿不靠谱。那就只有高铁了,但是一查价格,无论是直接去香港的高铁还是去深圳的高铁,单程的价格就高达1000+,而且去深圳的最快也要7个小时50分钟,如果沿线多停几站的车,那就奔着11个小时去了。这肯定不行。

飞机的路线也是两个,要么去香港,要么去深圳。作为并不尊贵的国泰航空最低等的绿卡会员,我其实很想试试看国泰航空的体验的,一方面我的绿卡优先登机的权益一直没用过,而且乘坐国泰航空的飞机也能更高效的累计亚洲万里通里程,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就知道,我对亚万里程这玩意有多纠结。

但是一查国泰的价格,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除此之外,国泰还有个廉价航空——香港快运,这个价格确实很便宜,但是一方面要去北京大兴,距离燕郊过去要90多公里,去首都机场只要40公里,多了一倍了快。另一方面是时间点不合适,班次比较少,如果按照图中展示的班次,那我就只能在香港过一夜了,但是因为没有旅游的打算,所以度过一晚有点浪费。所以这个也不太靠谱。

❗️注意~虽然香港快运的价格很便宜,但是因为是廉航,最低档位的票价并不包含行李托运额度,甚至对于手提行李也有要求,如果你要买的话,务必注意规则,避免天价托运费。

❗️注意~下方以及香港快运官网展示的价格不包含税费、附加费等等,请以最终最终结算页面为准。

那就还是去深圳。

我其实好像是先根据携程的特价机票发现功能,发现某天特别便宜的,然后又顺手点了一下往返,发现机票特别便宜的。当然航线很多,我只所以选择国航的原因还是因为可以累计亚洲万里通里程。但是因为我不太想在携程订票,因为在携程支付的话,支付本身没有亚洲万里通里程,所以我又打开了国航的App。

国航往返深圳有多趟航班,可以说是从早到晚都有,所以可选择上就很多。但是出发来说,目前看就是早上6点多那天那个以及8点多那趟比较便宜;如果是返程的话,晚上七八点的也都比较便宜。所以选择多了,倒是比较纠结了。

出发上,我本来想买的是6点25分的那趟,但是考虑到周五还是工作日,我担心我没有办法很早的睡很早的起,所以纠结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早上8点的这趟,我就不用太早出门了。回程的那趟,因为不知道到底在香港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所以保守一点,选择了比较晚的时段,不过也不是最晚的,估计应该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我还有国航送的生日月100元优惠券,刚好也用上。只不过为了等看会不会价格更低以及换了更好一点时段的航班,导致没有买在最低位置,券后1120元,也不算太差吧。

所以如果你的地方也是直飞香港如果没有特别好的价格,不妨可以看看深圳。

去哪?

这个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怎么去香港,另一个是去香港的哪里。

作为晕车的人,我肯定不会坐车去,高铁也有高频发往香港的区间列车,但是折腾到火车站、再坐火车去香港,折损的时间似乎会比较大。所以我目前觉得不如下了飞机坐地铁直奔知名的、在新闻上听过了无数次的罗湖口岸,而且地铁仅需8块钱、只要70分钟,算是一个比较经济高效的方式。除此之外,香港称落马洲口岸、内地称福田口岸,距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大概会近一点点,少10分钟,也是一个备选的方案。

不过唯一的不确定是,不能确定当天罗湖口岸的人会不会很多。但是我抵达深圳的时间已经是中午,旅游的、上班的应该早就已经过关了,所以只能是我觉得人应该不会太多。回深圳或许不太好说。

根据目前的中期预报来看,深圳和香港都会在5月底之前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气,甚至可能雨还会比较大,一方面要带伞,另一方面航班是否会延误我现在也比较疑惑了,🙏希望不会耽误事儿。

接下来是在香港去哪。

因为我并不打算去网点线下开户,线上开户只要保持我在香港区域内即可,这个部分会在下个章节再稍微详聊。

首先定一个大方向,我从Google Map上看,粉岭这个地方就比较符合我的要求。距离罗湖口岸地铁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也是从地图上来看距离罗湖口岸最近的一个“城市群”吧。此外,粉岭的上一站,上水也不错。

但是问题就是因为我也没有打算在香港过夜,所以我无法在酒店或者是候机休息室里舒舒服服的慢慢开户,我要去哪里能有一个稳妥的环境,可以待上几个小时?

方案A:粉岭中心附近的星巴克,距离地铁站非常近,不仅节约路上的时间,而且也能解决喝的问题。不过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在大陆星巴克的人巨多,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位置,所以不确定粉岭中心这个到时候能不能找到位置。粉岭中心还有个中国银行,线上开完直接去存点钱也比较方便。

根据Google Map上的信息,这家星巴克还有WiFi,如果你没有香港的手机卡,但是开户需要原生的香港IP,这里也比较方便。(如果你用大陆的手机卡开通香港漫游,在香港产生的数据流量是需要回到大陆的,也就是说你的IP地址仍然是国内的。所以这也是很多开户教程说的需要用香港WiFi的原因)不过我有香港的手机卡,应该就不需要了。

方案B:肯德基和麦当劳,比星巴克略远一些,但是仍然不知道人多不多。也能解决吃喝问题,但是根据Google Map的信息,这里可能并不提供WiFi。如果你要在这里开户又没有香港的手机卡,那可能有些问题。

PS:香港麦当劳肯德基需要自己收拾餐盘吗……

目前看花都广场附近有一条街是肯德基麦当劳连着的,在花都广场,这里可能机会更大一些。

方案C:商业建筑,粉岭地铁站最近的是下图的这个位置,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个类似万达的商业综合体,我在这里随便找个板凳一座不就完事了。结果看了Google街景,发现其实这是个住宅区,只是楼下有底商,而且Google的街景也没有看到肯德基之类的,根据商家照片来看,可能还在二楼的区域,具体的情况还不太明朗。

在上水那边有个上水广场,看街景之类的照片,是个多层的商业综合体,但是餐厅不太多,只要以购物为主。

还有花都广场,也是一个底商类型的小型商圈。

方案D:公共设施,附近还有几个公园,大小不一,也是一个可以备选的方案,但是鉴于那天可能会下雨,所以可能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方案E:图书馆。问了GPT给点建议,GPT连wework这种共享办公的空间都给出来了,虽然确实很符合我的要求,但是一方面价格太高,而且我用的时间又太短,而且粉岭附近似乎没有wework,除了这些不合适其他的都很合适。

除了这个之外,给出了图书馆,这个倒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但是网上查询,图书馆虽然似乎对于进入者没有太多的限制,作为访港旅客,可以进入应该没问题,只是不能借书,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似乎对于使用手机有些比较别扭的规定,拍自己的身份证照片我都觉得还好了,如果要有扫脸的部分,不知道这算不算我拍照。当然不能说话,发出的声音要轻一点,这个应该都能做到吧。这个只能算是一个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选择。

行,各种方案都选择了,优先肯定是去花都广场或者粉岭地铁站门口的麦当劳肯德基,其次星巴克,顺便还能解决吃喝问题,再开户。如果这几家没有地方坐,那就商场里面看看。如果都不行,那就去公园看看了。

时间上具体需要花多久的时间不太能确定,但是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一个小时过关的话,我估计至少4点就得回到罗湖口岸开始过关,会比较好一些。

开哪些银行?为什么?

下一个问题就是开什么银行的卡了。

目前香港的银行分为传统银行和虚拟银行,我姑且这么叫吧。传统银行就很好理解了,就是类似国内的工农中建这四家一样,到处都是网点。虚拟银行就是与之相反,没有线下网点,全部业务都通过App线上办理。

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些银行能开。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目前在香港注册的银行品牌超过30家,如果算上非香港注册的跨国金融公司,那可能超过200家。不过大部分银行要么资产要求奇高、要么是可能不对访港用户开放,甚至估计不少跨国银行机构在港注册估计也只是为了方便投资,并不一定针对公众甚至访港旅客开放个人业务。

所以具体情况非常的复杂,我也只能梳理我知道的信息。比如前几年大热,也是我在内地主用的招商银行,其在招商银行香港分行目前对于资产维持的要求是不能低于800万港币,各位有钱的老板们可以上。我因为没赶上这个,表示后悔……

来源:https://hk.cmbchina.com/Notice/Detail?guid=2d817024-1756-46dd-8f6b-fc493f7589ff

招商永隆稍微好点,最低资产不能低于1万港币,不然会收费每个月100港币。但是问题是,内地招行与香港招商永隆之间汇款,至少目前没有费率上的优惠。

来源:https://www.cmbwinglungbank.com/wlb_corporate/hk/about-us/service-guide/hot-questions/re/deposits/general-inquiries.html

根据目前汇总的信息,我觉得可能会考虑开以下几个银行:

传统银行方面

中银香港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最大的优势还是,中国银行内地和中银香港之间,同名账户转账费用全免。要知道跨境汇款的收费并不便宜,什么手续费和电报费加起来,就算收费少的银行也得收个70-80港币的。但是我现在不能理解的是,汇入汇款可能会收一笔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得需要测试。

来源:https://www.bochk.com/sc/servicecharge.html

但是反过来,目前的公告来看,中国大陆的中国银行向境外中国银行汇款是一个优惠活动,存在不续这个活动的可能性。

https://www.boc.cn/ebanking/bi3/bi31/202504/t20250430_25339098.html

而且中国银行在内地什么地位,不用多说了吧?而且中银香港也是香港的发钞行之一(另两家是汇丰和渣打,来源),实力和地位有保证。所以中银香港目前看起来是最值得开的,也是最应该优先要开的。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准备好资料直接去一趟线下尝试也是值得的。而且发的卡也是银联卡,据说也能直接绑定支付宝微信。

https://www.bochk.com/dam/bochk/desktop/top/aboutus/notice/20190628_notice_sc.pdf

最关键的还是2019年06月,中银香港宣布取消三档综合理财账户如果不达到要求需要扣除的月费的规定。截止到目前,暂时也没看到又反复的消息。

汇丰银行

这个实话说我看了不少资料,我也没感觉出来这个银行的优势在哪里。

费用方面,对比中国银行来看,如果从汇丰香港向汇丰中国,走汇丰自己的网络渠道汇款的话,是不需要费用的。但是如果从内地向香港汇款是不行的,最低级别的卡写了个“不适用”,估计都不够资格用这个吧。高一等的只要每笔50港币,如果再高就免费了。各位有钱的大佬上吧。不过我觉得可以弄个汇丰中国的最低等的储蓄卡备用,不知道给不给开。

https://www.hsbc.com.hk/zh-cn/transfer-payments/products/international/global-transfers/

https://www.hsbc.com.cn/transfer-payments/#overseas

除此之外,似乎可以申请万事达储蓄卡,直接取现0费用?

当然作为国际知名的银行,而且是外资银行,也值得办理吧,而且最低的汇丰one级别的账户,也已经不需要管理费用了。并且支持线上开户,还是很值得开一个的。

中信香港inMotion动感银行

这个网上的资料不太多,只是瞎琢磨的时候,意外看到了这家银行,是中信香港开的手机银行,但是具体跟中信香港的关系我也没看懂,感觉有点像是中信香港开发的虚拟银行似的,从官网来看也比较年轻化。不过根据官方的QA来看,要使用自动柜员机还是需要去中信香港的柜面进行见证。

根据目前搜到的资料来看,如果从中信香港向内地转账不收费,但是反过来是不行的,跟汇丰类似。

https://www.cncbinternational.com/cross-border-banking/sc/index.jsp

不过目前来看,因为支持线上开户,也是一个传统银行,可以开一个备用吧。

其他银行呢?

实际上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其他的三大国有银行也都有在香港开分行,例如知名的工银亚洲、建行亚洲。除了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浦发、民生、平安等等也都有,但是估计也是缺乏吸引力,所以也没有人口口相传要开这个的。而且对我来说还不能线上开户,互相转账还有额外成本,似乎不太划算。但是如果你是这些银行的大客户,可以尝试开一下他们的香港分行。我就不尝试了。

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159906.html

好了,传统银行确实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虚拟银行。

虚拟银行

简单来说,虚拟银行其实就是没有线下网点的银行,他们所有的业务都需要通过App线上办理,所以开户当然也是要线上办理的。这对我来说就非常的友好。而且因为没有网点,所以虚拟银行的运营成本相比传统银行要小的多,因此要求也就比较少,也会让活动力度上会比传统银行要大。如果你对这个也感兴趣,也是可以开的。

不过因为目前资料比较少,虚拟银行的部分我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我就合在一个部分聊了。如果等后续开完了,我再来聊聊虚拟银行。

目前已知香港已经开业的虚拟银行有:众安银行、理慧银行、Mox、汇立银行、富融银行、PAO Bank(也就是平安壹账通银行)、蚂蚁银行、天星银行。

众安银行是内地的众安保险和一家房地产公司联合设立的,而众安保险在国内是由腾讯、阿里、平安的三家设立。目前众安银行在香港似乎发展的不错,不仅在官网上就宣布自己是香港第一的虚拟银行,2023年的第三方的数据,众安银行也是排名前列的。众安还可以支持加密货币的买卖,但是内地的朋友们就不要想了。

Mox Bank是由渣打和香港电讯盈科领衔设立的,但是目前似乎只对香港市民开放注册。因为有渣打的关系,我觉得还是可以值得关注的,万一以后开放内地访港旅客开放了,还是可以开的。但是我这次就算了。livibank理慧银行由中银香港领衔设立,但是目前也不对访港的大陆顾客开放注册,所以也pass。汇立银行没看出来什么背景。

富融银行是腾讯领衔设立的,我第一知道是因为腾讯在国内的虚拟银行——微众银行,给了一个入口,我才直到腾讯在香港还有虚拟银行。感觉富融银行的动静不大,官网做的也一般。不过看在腾讯的分上,可以开一个备用。

天星银行是小米和富途领衔设立的,这也是在富途的客户端中,甚至还有天星银行入口的原因,入金转账选项中天星银行也是排名靠前的,毕竟都是自己家人。有意思的是,汇款到大陆的话,天星银行支持微信,但是作为腾讯领衔设立的富融银行却没有这个功能(至少没有在官网大肆宣传)。真是有意思了。

最后的蚂蚁银行,从名字你就能看出来这是蚂蚁金服领衔设立的,不过从官网也看不出来什么特色。

小总结

就目前来看,值得开的传统银行方面就是中银香港和汇丰香港,中信动感银行也可以。虚拟银行方面,众安、蚂蚁、天星、富融这四家值得开。

汇立、理慧我觉得属于可开可不开的,因为账户可能还要维持活跃度,不定期转转账什么的,开的多了可能也比较麻烦。

注意别忘了开转数快!!!

我打算去线下还是线上开?

前面的部分提到了,除了虚拟银行肯定不能线下开户之外,有一些传统银行已经可以支持线上开户,但是根据目前看到的新闻,线下开户的人数仍然非常的多。因为条件苛刻、成本较高,甚至催生出来了中介的生意,帮你分析你需要的资料,甚至可以帮你抢号预约等等。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银行可以线上开户,但是线下的优势还是有的,比如可以当场直到审核结果,以及大概率能当场拿到银行卡。因为如果要线上开户的话,通常会通过平邮来进行寄送,网上不少反馈都表示有可能会丢件或者找不到了。但是线下开户,需要的资料很多,资产证明啊、地址证明啊什么的,而且如果接待的客户经理如果心情不好,也有可能不开等等传言很多。

https://36kr.com/p/3289045364974216

不过线下开户对我这次的行程不太合适。

一方面我到的时间是周六的临近中午了,但是香港的银行普遍周六只上半天班,而且周日不开门,所以这个时间上肯定来不及。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香港的银行普遍比较看重资产情况,或者看你到底能为银行带来多大的业绩(当然也不绝对吧,只是可能不同的网点不同的银行要求不一),我作为资质一般的“低端客户”,我也就不去自取其辱了,占用预约号了。哪怕后期发DHL之类的快递,需要再花个100-300港币,我也能接受,只要能开就行。地址证明我也是有的,如果需要我就传一个,不需要就拉倒。

当然,如果你时间充裕、也能抢得到号,资料也齐备(也有说什么资料都不看就给开的),至少中银香港和汇丰香港是值得线下去一趟开户的。

除此之外还有个风险是,很多人说中银和汇丰的线上开户,可能会有同名审核的问题。虽然听上去这个说法非常的扯淡,但是我之前网站域名在转入腾讯云的时候,也遇到过拒绝的问题,所以还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具体也得试试看了,所以如果你的名字也是两个字的话,如果可以不妨优先考虑线下。我这次的话,如果真的真的中银汇丰不行的话,虚拟银行能开一个出来也不是不行,毕竟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券商资金挪一下。

好了,具体银行卡怎么用,有什么活动,具体费率什么的,还得等我拿到卡之后再慢慢琢磨。

其他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

也有很多人说这个审批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大额资金挪动可能会有风控的问题,但是楼主说是资金量高达百万,那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我就贴出来给各位老板们注意一下吧。

换外币

本来没打算准备点钱的,但是想到“空着手”去香港不太好,而且开户可能还要少存点钱,所以就还是准备一点吧。

上一次出国拿外币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所以一想到换外币竟然是去携程的外币兑换看看。领取的地点就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跟我落地的地点是一样的,我还心想着那还挺方便啊,但是因为不知道汇率会不会变动,而且还有一周的时间,也有点太早了,所以就没有着急下单。等我缓过神来,我才想起来为什么不去银行看看。

但是一查才发现,银行的坑更大。首先是我所在的公司附近,虽然也不能算是北京比较偏僻的地方了,而且附近有好多家银行,但是中国银行北京常营支行可能没有结售汇资质,压根不能预约取外币;燕郊附近的中行,最高只能预约1000港币。招商银行常营支行,一直提示没有时段可供预约也有可能也是没有资质。那我手里常用的储蓄卡就只有建设银行了,但是预约之后没有即时的反馈是否成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想起来了我还有张北京银行的储蓄卡。这倒是很方便的预约上了,但是我发现我的北京银行的卡去年就过期了,申请了换卡,但是感觉要很久才能处理完。不知道拿着旧卡去行不行。如果不行,那就只能用携程的换外币服务了。

从截图可以看到,携程之所以方便也是因为他们的汇率很差,我查询了(以下四张图从左到右顺序)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汇率,可以看到均以2000港币为例的话,2025年5月17日的价格普遍在1850元左右,相比携程的1928元,便宜了接近80元。所以如果你要换的更多的话,价差可能更多,如果有需要的话提前准备。当然也不是说携程的服务一无是处,他们有个零钱包的服务,估计有点用处,毕竟银行可能无法给你零钱。灵活选择吧。

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前面的段落说了,我的名字是两个字,而且又太常见了,所以中银汇丰可能存在无法当场立即就能存钱的情况。又因为香港所有虚拟银行都不能直接通过ATM、柜台存钱,正常的存入资金的流程是走不通的。所以我携带现金过去似乎也没有意义,如果能下卡的话,那我不如找个ATM机直接跨境取款得了。不然如果在大陆先换了外汇,到时候发现不行,回来还得再结汇,会不会触发风控都在其次,关键的是纯折腾的感觉……

招行手机银行的AI客服表示,在港澳台地区取现额度虽然不高,一天1万、一年最高10万等值的人民币,但是对我来说完全够用了。手续费方面,招行按照取现金额的0.5%、最低10元收取。中行、建行比较贵,每笔12元+取现金额的1%收取,最高112元。北京银行显示是15元一笔。

那这么看还是我的小招好点。

好了,前期准备啰里八嗦的写了不少,后续去香港开户的流水账,我再开一篇。